4月13日開播
看直播.找展品.知行情
突破地域,跨越國界,CHINAPLAS 2021官方唯一現場直播,緊貼最精彩的展會內容為您進行現場實況報導,涵蓋展商采訪、展品寫真、專家導賞、活動直擊及現場隨拍。
中文和英文頻道直播,等您收看!
超過20人的拍攝制作團隊!專業!
3大直播亮點:
1. 超過80家大牌展商帶來前沿技術展品與熱點話題
涵括: 新材料、智能制造及工業4.0、環保及可循環解決方案、模具、3D技術、應用行業技術如 5G/電子/汽車/包裝/建材/醫療。
部分大牌先睹為快:
南京越升 |
摩丹卡勒多尼 |
綠凱思科 |
斯帝爾 |
蘇州超群 |
震雄 |
深圳沃特 |
科控 |
寧波伊士通 |
佛山市寶捷 |
力勁 |
科思創 |
東莞市勝創 |
深圳市同益實業 |
北京易加 |
寶理塑料 |
嘉興道默 |
埃維恩 |
奧地利埃瑞瑪 |
曼化化工 |
朗盛化學 |
三菱化學 |
STORA ENSO |
BIOLOGIQ |
陶朗 |
雙仕分揀技術(上海) |
贏創 |
佛山佛塑科技 |
2. 所有現場同期活動呈現您眼前
開幕典禮
萬眾同心獎頒獎典禮
創新設計廊
設計論壇
工業4.0 未來工廠
科技講臺
科學家論壇
醫用塑料匯
應用研討薈
塑料回收再生與循環經濟論壇暨展示會
藝術裝置“波·WAVE”
3. 真.專家導賞
第一位:高福教授
現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
剛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及“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https://news.szu.edu.cn/info/1003/7648.htm
第二位:張水洞教授
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來自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13-16掃此二維碼看直播
或PC端:打開https://mudu.tv/live/watch?id=m47r5dkm看直播
展會零距離@4.13-16
約定您線上見!
]]>
前言
位于達美藝術中心頂層3601的“云緹”,雖在鬧市,卻于喧囂中抽離,生出千帆過盡、只字不提的智慧?!霸凭煛钡膭撛煺摺R志榮,著名建筑師設計師、藝術家,曾獲得“DFA世界杰出華人設計師”的殊榮。任意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iorgetti主設計師二十余年,如今,他擁有“DIMENSIONE CHI WING LO”和“一方”兩個品牌,創作領域涵蓋雕塑、建筑、家具、生活器物等。
看點
●FDECOMPLEX SIMPLIFICATION 去繁化簡
●EAST RHYME AND WEST TECHNIQUE 東韻西技
●VIEW BORROWING 借景
關鍵句
●其實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建造一座房子,是現實中的房子,更是精神上的家園。人們每一天的奔忙,也正是為了這心中最為純粹的夢想。 ——盧志榮
●靜還需要動、白還需要黑,才能使之更深的感受到。就是因為‘云緹’在繁華鬧市中的靈空一角,使其對一片凈土的向往、對一座城堡的隱逸,顯得更真摯純粹…
達美藝術中心萬物·云是一個相互成就的作品,建筑面積480~1200平方米的超大尺度空間,以及它涵蓋的商務、會客、收藏等多元化功能,與單一用途的物業相比,為自由創作提供了最好的支撐。這種自由的賦予,是對設計最大的尊重和敬畏。
立身于喧囂的鬧市,一方寧靜便是都市里的奢侈。盧志榮在進入空間的門廊,專門安置了一個簡易的裝置藝術作品,就像一盞遠方的燈塔,若隱若現地讓人不自覺想定睛一看。他認為這種專注,可以讓人的心安靜下來。安靜之后,再進入空間便有了全新的心理體驗,人才會更加純粹與投入。同時,就是這樣小小的點睛之筆,也意在提醒我們,要關照生活里的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情。
在云端秘境中,那碩大的門廳打造得異常厚重,設計師有意運用石材將室內外隔離開來。外界的喧囂就如一場不停的大雨,一旦踏入門廳,它的厚重就會給人十足的安全感和保護。但從這里開始,置身于此,便就開始領略到另一個世界,這扇門就是從此處通往彼處的分界,這里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鑰匙,也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啟幕。
進入房間豁然開朗,仿佛經歷過世間繁蕪復雜后的智者,去繁化簡,站在云端,有著豁達的包容與開朗,也有著陽光燦爛的正能量的感染。開闊的玄關帶著“主雅客來勤”的好客與友善;巧妙的家具隔斷,體現著主人對目力所及客人狀態的一種體察;也是設計手法精巧的細節安排。大面積留白的藝術畫作,是借景的現代運用,從園林移花接木到室內,也足以帶來相同的效用。
“云緹”是一個納八方來客的好友聚集地。設計師盧志榮必也是個熱情好客之人,他在進門的地方“模擬”了一個下沉式酒窖。深邃的石材與玻璃置物架的相互集合在燈光的光影里輕盈剔透,沒有絲毫的壓抑。拱形的精致設定,就如身在地下,從這里看到不同的美酒開始,朋友便會立刻卸下包袱。
設計師盧志榮坦言:“在國內眾多合作方中,萬物·云緹是他個人發揮空間最自由的設計作品?!?于他而言,萬物·云緹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住宅空間,它更像是與朋友共享的派對空間,邀三五好友可、十人,幾十人亦可。
萬物·云緹的空間內并沒有采用實體功能墻面來劃分空間,而是利用屏風、置物架等大體量的家具擔當區域劃分的角色。設計師盧志榮甚至將一些空間重新打通與改造讓整個房間的視野和布局更加開闊。
以設計巧思著稱的盧志榮,通過論述音樂與設計的關系,來闡釋自己獨特的創作理念。在他看來,“音符就好像是設計中的時間元素,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成就不同的曲目”。事實如此,在這個空間,家具就是音符,在他這個音樂指揮家般的組合與調動下,每一個空間都能奏響不同的樂理美。
清淺荷塘,卵石見底。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誰又料到這原本是一個衛生間。設計師將衛生間改到旁邊,設置為一個雅致到可以欣賞與實用共存的境地。管道既不能改變,索性包起來像一個承重的石柱,反而平添了幾分古韻。
在東韻西技的設計理念里,設計師盧志榮以愛之名找到了打通東西方設計的壁壘。因為設計和藝術一樣,都是愛的表達。什么是東方、什么是西方,他一直希望在漫長的設計生涯中,找到世間共通語言的夙愿,在萬物云里不言而喻。東方人能找到共鳴,西方人能找到觸動,這個開關,他設置的剛剛好。
邁步于匠心、巧思編織的空間中,不炫耀匠心的內斂、不標榜技巧的含蓄自然流落,讓觀者領略從未有過的感悟,并通過空間的至善與臻美與個人的內心世界欣然相逢。
盧志榮說:“靜還需要動、白還需要黑,才能使之更深的感受到。就是因為‘云緹’在繁華鬧市中的靈空一角,使其對一片凈土的向往、對一座城堡的隱逸,顯得更真摯純粹……”。讓“云緹”有愛、美、謙、靜、和、樂、詩、誠、恒……共享。
ORA是一款智能城市安全裝置,它利用外部基礎設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大型耗電組件。由于電池大、部件復雜,現有的GPS跟蹤器普遍大而重且不慎重。它們通常是為兒童設計的,并疏遠了其他易受傷害的成年人。
人們認為有機會利用設備之間互聯互通的最新發展改進規范。ORA系統由兩個元素組成:ORA設備和ORA配套APP。該系統可以隱蔽地提供佩戴者的位置,監護人可以借助APP進行追蹤。此外,還可以向監護人及附近的警察發送求救信號。
在其最純粹的形式下,ORA本質上是一個藍牙低能信標(BLE),定期播發一個唯一的標識符信號。通過谷歌的“附近通知”API,鄰近的智能手機監測到信號,將其轉發到谷歌的服務器,并在配套的應用程序上顯示檢測位置——所有這些都是后臺任務。這個系統將遠距離、高能量的數據傳輸給更復雜的設備,這使ORA裝置保持相對無源。
當需要發送遇險信號,佩戴者需要將裝置扭轉180度,這是一個刻意的動作,不會被意外觸發。這個動作顯示一個用解釋標記裝飾的鮮紅色片段。這里的設計語言是很重要的:色彩和符號學的使用,視覺化和承認了佩戴者自己的緊迫感。在功能層面上,此操作更新了正在播發的唯一標識符信號,向監護人和附近的警察的APP同時發出警示。
該設計獲得2017年度紅點概念設計獎。
設計者:Crux Product Design Ltd(領隊:Chris Kilbane,設計:Chris Pearce)
時間:2017
www.red-dot.sg
法國國際學校校舍
由Henning Larsen 香港團隊設計的香港法國國際學校(將軍澳校園)已于2018年9月落成和正式啟用。學校南正門的外立面由627個彩色瓷磚拼湊而成,五色繽紛的外觀吸引大眾的焦點。當陽光隨著一格格的窗戶映入建筑物,為學校加添色彩。而花園外有一條400米長、名為“The Loop”的跑步徑,在整個校園游樂場和花園中蜿蜒而行,引令來賓走進校園,也為學校加添活力?!拔覀兎艞壛藗鹘y的教室模式,以開放的學習空間來促進創意,鼓勵師生的合作與交流?!盚enning Larsen香港的設計總監兼合伙人Claude Godefroy說。
在小學部,傳統的封閉式教室可以合并在一起,化身為大型開放式空間(Villa),加強班與班之后的互動;而中間原為走廊的空間形成共享空間(Agora),讓百多名同齡的學生可以共同學習,開展小組活動,也讓法語班和國際班的課程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和協作,合乎未來的工作環境和趨勢。
新校舍是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校園的榜樣。建筑物外形和立面設計經過優化,可以應對當地氣候,降低耗能和提高舒適度。Claude Godefroy解釋說:“我們在這項目使用了一系列的可持續設計──由材料的選擇、設計細部、節能和日光處理,到與社區共享空間,這個新的 FIS校舍為學生和本地業界提供了一個可持續建筑的示范?!?/span>
善用日光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之一。然而,在陽光充沛的亞熱帶地區,這意味著窗戶需要精心設計以阻擋猛烈的太陽。我們把所有教室都朝北或朝南,以避免來自太陽的直接照射,而brise-soleil深窗戶的設計既讓陽光進入室內,又起到遮蔽了直射陽光的作用,令室內光線均勻和自然。
自然植物對校園的綠化功能至為重要。 建筑師在學校加添了很多綠化空間︰42棵樹、被植物覆蓋的圍欄、每層設置了懸空花園、以及一個550平方米、種植了中國南方植物的植物園,令學校成為一個郁郁蔥蔥的花園。植物可以改善空氣質量,加上利用通風系統把自然風送到建筑物,為空間提供循環的新鮮空氣,可以減少對空調的依賴。學生可以在這些綠色設計中學習、玩耍和獲得種植自然植物的實踐經驗,培養環保意識和實踐可持續發展。學校正門的彩色瓷磚除了是獨特外觀,也象征著學校支持多元文化的愿景,及其具前瞻性的國際教育使命。
客戶:哈佛大學,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
地點:劍橋&波士頓
完工日期:2018年5月
設計主持:何哲、James Shen(沈海恩)、臧峰
項目團隊:馮紫晴、許羲、李正華、梁笑媚、相未星、孔鳴、趙月萌
攝影:眾建筑、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Christopher Andrew、 Maggie Janik
贊助方: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哈佛藝術辦公室、哈佛羅布獎學金、樂平基金會
藝術家在插件家上創作 攝影: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
“插件家”首先是一個可以輕松搭建組裝的預制裝配房屋,其次它還是一個綜合考慮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技術性設計提案。“插件家”在當代城市場景中展示了一種更小、更可持續的生活可能性。
目前北美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行“附屬住宅單元(ADU)”政策,旨在鼓勵市民利用住宅后院等城市閑余用地建造小型住宅,解決這些城市面臨的住房空間不足,房價高漲等危機。 “附屬住宅單元(ADU)”政策為當代常見的城市向外擴張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向內加密。 通過向內加密填充房屋,新住房得以利用現有社區已存在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區網絡,減少一次性大型投入。
盡管政府正在大力推行這一政策,但建設ADU的成本依然超出了多數人的可支付范圍。 然而“插件家”可以將常用建房成本降低一半,使ADU成為人們可負擔的經濟適用住房。
“插件家”亦被引入到哈佛大學,以展示其創新的性能。
哈佛大學搭建
在哈佛大學藝術辦公室及其設計研究生院Loeb Fellowship,樂平基金會的贊助下,沒有設計和建造經驗的學生在六小時內,使用一個工具在哈佛院子里建造了“插件家”。
作為哈佛大學Art First藝術節的最吸睛項目,“插件家”將設計與藝術/文化相結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哈佛校園中心區域帶來有趣的活動,澎湃的活力與好奇的觀眾。 “插件家”與Harvard Loeb學者Eric Williams、芝加哥的社會機構Silver Room合作,舉辦了專屬活動,利用影像、DJ裝置,組織了藝術展覽和舞蹈表演。
藝術節結束之后,“插件家”被快速拆卸,并迅速在波士頓市政廳重新搭建。 整個搬遷過程需要幾天時間,無需更換任何零件。
“插件家”與“波士頓市長住房創新實驗室”合作,由志愿者在波士頓市政廳前再次搭建了插件家。當地的非盈利組織Artists for Humanity在墻壁和地板上繪制了家具及圖畫,以幫助參觀者想象插件家如何裝配,內部如何布局。 住房創新實驗室與社區領袖,政策制定者和保障房倡導者組織了公開活動,討論插件家等解決方案如何幫助緩解城市的住房危機。 “插件家”內布置了一個公共展覽,展示了眾建筑的工作、有關附屬住宅單元(ADU)政策的信息以及城市目前ADU的政策試點。 在兩周內,插件家接待了超過一千名訪客,并為政策制定者收集了大量反饋。
在插件家平臺玩耍的小孩 攝影:Christopher Andrew
客戶:哈佛大學,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
地點:劍橋&波士頓
完工日期:2018年5月
設計主持:何哲、James Shen(沈海恩)、臧峰
項目團隊:馮紫晴、許羲、李正華、梁笑媚、相未星、孔鳴、趙月萌
攝影:眾建筑、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Christopher Andrew、 Maggie Janik
贊助方:波士頓房屋創新實驗室、哈佛藝術辦公室、哈佛羅布獎學金、樂平基金會
插件家講座 攝影:Christopher Andrew
插件家平臺吉他表演 攝影:Christopher Andrew
]]>4月15日,由廣州設計周攜手華鵬陶瓷舉辦的“N3新領袖論壇.佛山站暨2018紅棉中國設計獎發布禮”將在佛山·財神酒店二樓宴會廳隆重舉行?;顒犹貏e邀請了炙手可熱的N3新生代領袖人物胡傳建(痞子)和覃思,圍繞【新商業丨新生活丨新物種】帶來一場“開腦洞”的設計模式創新分享大會。
活動亮點一:兩個“不安分”的設計師,聯袂開講N3新研究
活動當天,將為大家請來兩位N3新生代領袖人物胡傳建(痞子)和覃思,作為設計師出身的他們是如何突破自己成為成功的新商業領袖代表呢?讓我們敬請期待4月15日他們帶來的精彩分享。
主旨嘉賓:胡傳建
人稱“痞子”。包意人,亞洲吃面公司董事長,IMART聯合發起人,CCIC聯合文創中心發起人,廣州創新企業聯盟副會長。
2014年胡傳建發起成立亞洲吃面公司一「最富創造力業余愛好者網絡」。
依托消費升級為背景,聯合文化創意產業優勢資源,以“面”為載體,直面消費者,將創造力轉化為商業價值。為城市新年輕族群提供時尚好玩的優質餐飲與生活體驗。他一直站在生意對立面想創意,他認為生意是成熟的商業模式。
同時在亞面成立之初,痞子便有了不方便面館的設想。在經過一年多的醞釀之后,自己投資當起了新商業老板,創辦了“不方便面館”,說要用最不方便面的方式做好方便面,24h營業不平凡的泡面,結果做成了廣州的網紅店,生意火爆。
主旨嘉賓:覃思
覃思不僅僅是建筑設計師,還被業界稱為“最會賺錢的設計師”,他的演講被業內稱為“史 上最實用的設計演講”。他一直不斷地刷新自己人生的記錄。作為首個免試進入華南理工大學的澳]外僑,從一味地以“賺錢”為目標。
他具有極其敏銳的商業嗅覺,擅于審時度勢、整合設計內外資源進行商業創新,如今的覃思已經集合了“投資人”、“企業家”、“商業創新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創辦的“春園+”致力于打造“中國樓盤社區版的K11”,目前已在廣州三個樓盤社區成功孵化;他還投資了中國首個年輕富二代創業平臺—創2代,玩轉于教育培訓、文化電影等領域,同時他還進軍新農業、大健康產業,參與到中國老種子培育基地的頂層設計……完美演繹了“全能跨界設計師”的稱號。
活動亮點二:運營十三年的“紅棉中國設計獎”再度升級,現場揭幕啟動
紅棉中國設計獎(簡稱:紅棉獎)作為廣州設計周緣起項目,誕生于2006年,如今已步入了第13個年頭了,作為中國消費者市場認知度最高的設計獎項之一,紅棉獎一直聚焦“提升人居生活品質”以“設計驅動產業開級”為目標與使命,關注全方位的整體設計實踐方式,構建設計與制造,消費者信息傳達及需求互動的平臺,在人居空間與產品設計、工業制造、品牌傳播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靈動循環,建設全社會健康、公平、正確、完整的大設計評價標準和推廣體系。
2018紅棉獎將分為“室內設計類”和“產品設計類”兩個大類,面向全國范圍的設計師、品牌企業征集年度竣工室內作品、年度新上市卓越產品,同時還針對室內設計師跨界設計產品、以及消費者對于風格美學設計喜好的需求,設立了多個“設計概念獎”和“設計風尚獎”。
當下,對于“顏值”的高要求已經成為一個好空間、好產品的基本要素,而一個好的攝影,顯然是展現“高顏值”的標配,于是2018紅棉中國設計獎將首度增設“空間攝影獎”,為中國最優秀的空間攝影師搭建舞臺。
活動亮點三:華鵬陶瓷29°柔光最美新品亮相
華鵬陶瓷作為“最美瓷磚設計獎”(“紅棉獎”首個產品概念設計專題獎項)連續三年的指定合作伙伴,一直踐行“設計驅動產業升級”的目標使命,2018年華鵬陶瓷從歷屆最美瓷磚設計獎的獲獎作品中,汲取設計師的美學創意元素融合華鵬陶瓷的專利工藝技術,創立了華鵬陶瓷29°柔光最美系列,作為華鵬陶瓷旗下最設計的產品,華鵬陶瓷29°柔光最美系列新品將于4月15日活動現場展示發布,重磅亮相。
如果你想知道【新商業】怎么玩/【新物種】包含什么/【新生活】是什么樣/以及【新商業】、【新物種】、【新生活】與你的當下和未來將帶來哪些影響?4月15日帶著以上這些問題來佛山N3(新商業、新物種、新生活)新領袖痞子(胡傳建)、覃思將一一為你解惑。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享受尊享預約!
▼
淮陰工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金夢凡 黃周瓏 于文龍
摘要:本文以淮安河下古鎮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田野考察、資料分析與訪談等手段,總結了淮安地區人居環境形成的內在原因和外在特征,揭示大運河文化在建筑與環境藝術領域的發展規律。明確在利用中形成大運河文化完整、真實和可持續的保護思路,繼而為確立淮安地域文化特色提供著力點,并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大運河文化 人居形態 發展 保護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R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9-0156-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Huaian Hexia ancient town as the object,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by going on field trips,searching information and talking with local people. We summarize the internal causes and extrinsic features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Huaian,reveal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under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lete and sustainable protection thought based on utilization. This paper means to provide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Huaian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e the protectio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The Grand Canal culture human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protect
前言
將大運河文化作為宏觀背景,大運河淮安段特別是河下古鎮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與大運河有關的人居環境形態為研究目標,重點研究大運河淮安段人居環境在運河文化影響下的表現形式、基本特征和內在構因,拓展大運河文化的研究維度,為具有地域特征的現代設計語言提供可參考語料。同時明確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及方法,展望河下地區未來并提出改造建議。
一、淮安河下古鎮歷史街區概況與發展脈絡
淮安作為中國古代運河線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曾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為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而位于西北隅的“河下古鎮”更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河下地區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在明清兩代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河下也曾經作為淮北鹽集散地,因為有大量鹽商在此業鹽,河下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明清兩代繁華興盛,以至于清康熙、乾隆二帝都曾巡視河。
運河之水在古代激發了運河古鎮的繁華,無奈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今日“里運河”的交通價值已經無法與高速公路、鐵路等同日而語,因此運河古鎮已經不似往日般繁華,獨門技藝失傳,青壯年外出務工,家中只剩留守老人兒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繕古宅和特色街區規劃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大運河文化語境下傳統人居環境與人文景觀
(一)地域文化對人居環境的影響
因為受到地域自然與人文條件的限制,中國傳統居住模式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里弄和廣州的街坊風雨廊等。[1]這些傳統人居環境是城市發展的活化石,以一種無意識的狀態呈現了不同時期和文化活動的多層次性,甚至植物、河流、地形和其他“非創造”的景觀元素,對生活在周圍的社會大眾來說,都具有社會和精神的意義。如果說風貌價值構成了其外貌形態,地域文化價值就是流淌于其中的血脈。
中國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傳統建筑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及傳統的儒家思想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大運河文化對其沿岸的人居環境影響更可謂是深入骨髓,淮安的傳統建筑依賴科學合理的平面布局,無論是錯落有致的屋檐和屋脊處的裝飾,還是青墻黛瓦的色彩構成都旨在營造一種寧靜平和的氛圍。
(二)以淮安河下古鎮為例的大運河文化語境下淮安傳統建筑特點
因為淮安雨熱同期、南向更宜居的特點,合院式的住宅多將主屋置于南向,東西向的房間作為儲物等用途;獨棟板式住宅多為多排幾進式,建筑整體為東南朝向;大戶人家院落多為幾進多軸式的平面布局,大多數的房屋都朝向為南。
河下傳統建筑的屋頂多為兩坡,一般從檐口至屋脊為一個提棧高度,屋頂會出現分層(如圖1)。
建筑的外立面多使用青石磚,厚度有別于現代建筑常用的240mm,厚度在400mm左右,較高級的建筑則會出現600mm的尺寸。
出檐深度小于江南地區,在800mm左右以滿足避雨遮陽的功能要求。
樓板大多使用木料制作而成,室內鋪裝一般使用方磚,并且拼縫處不抹灰以供房屋在沒有空調的年代能夠散熱透氣,室外庭院則多使用青石磚和碎磚進行鋪裝。
主體結構使用的木材,屋頂使用的瓦片和墻體使用的青石磚均取材于當地,這種因地制宜、減少耗能的可持續思想在現代社會仍是科學合理的。
(三)大運河文化語境下淮安傳統建筑裝飾
淮安傳統建筑裝飾受到中國傳統繪畫、書法、雕塑等工藝美術的影響,受到中國傳統儒家、道家、禪宗思想的啟發,以大運河文化和鹽商經濟為基礎,發展出了風雅精致的獨特地域屬性。
人們在屋頂、屋脊處裝飾以傳說中的神獸形象,如龍、鳳、華蓋、鴟吻等來象征吉祥如意、鎮兇辟邪和防止火災(如圖2)。書香門第多會使用鯉魚跳龍門等象征積極進取文化氛圍的紋飾;文人雅士會多使用梅、蘭、松、荷等元素表達高尚的情操(如圖3);普通人家也會使用石榴、元寶等元素表現對多子和財富的追求。
三、歷史街區保護的問題現狀及重要性
首先,人們習慣用“貼標簽”的方法來判定歷史建筑價值,人們常常主觀地認為名人故居如周恩來童年讀書處,歷史重大建筑如淮安漕運總督府等應該被重視,從而缺失了對普通民居和年代較近的歷史建筑的關注。歷史街區有著最真實最豐富的歷史遺存,它攜帶著歷史最豐滿真實的記憶,[2]盡管大多數民居矮小樸素,遠沒有達到文物保護的級別,但卻能完整地反映大運河文化語境下的傳統風貌,是河下地區乃至整個淮安成長的見證。
其次,國內很多歷史街區的保護都是使用完全保護的方法如周莊、大理古城等,人們對老化的建筑進行修繕整改,基本保留了街巷的原始面貌,但原住民流失,大多數民居建筑都完全成為了商鋪。但是,就居住歷史街區而言,整體保護意味著保護對象不僅僅是建筑本身,還應包括對其人文氛圍和社會結構的保護。[3] 想要歷史街區進行積極的保護,意味著這些建筑、人文景觀應該處于“工作”狀態,而不是幾乎成為標本一樣的“休眠”狀態,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保持或提升此歷史街區的“活力”,就是要把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不單是對建筑物本身的保護,也包括建筑的基礎設施改善、土地利用調整等。比如佛羅倫薩的老城區為了保證文化的延續性而走了多功能多元化的道路,有居住、商業、辦公、旅游、文化、教育等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須的城市功能。另外,也沒有為了保證純粹的傳統風貌不作任何公共設施的改善,而是能夠滿足現代生活的種種需求如汽車和空調。這樣,佛羅倫薩就不是一個歐洲中世紀的標本,而是一段永遠正在進行的歷史。
再者,人們常常忽略“民居”二字中“民”的概念。傳統民居建筑是在當時的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是祖先日積月累創造出來的、富有個性的土地利用模式,擁有著獨特的地方感。它以最簡單樸素的形態反映了區域原住民們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形態,是區域人文發展的活化石。歷史街區的社會性是居住的居民群體和他們形成的社會結構形態,而它的生命活力則體現在居民與建筑之間的互動影響。有很多歷史街區的更新模式雖然保留了建筑,卻出現整個街區“紳士化”現象,原住民們迅速改善住宅條件離開祖祖輩輩傳承的老宅導致傳統文化、傳統社區結構和網絡被迅速破壞。河下古鎮的部分街區就屬于這種消極狀態,部分不重要街區得不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居住環境破敗,有能力者搬出,留下者多為老齡化居民,租住者多為外來低收入群體,社會階層單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僅僅關注傳統民居的物質形態,也應該關注居民的生活形態與人文景觀。
地方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繕古宅和特色街區規劃等。[4] 具體如湖嘴大街和花巷有手工藝店鋪、特產店鋪和大量民居建筑,建筑立面已重新清潔、洗刷,紅磚墻和水泥墻被粉刷為灰色墻面,使用白粉勾縫。石工頭街分布了一些老字號小吃店鋪,商鋪門面統一使用木門或花木隔扇,沿街立面風格統一有很強的裝飾性,室內空間整潔有序。
四、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及方法
(一)整體與動態保護原則
1990年,美國通過《查爾斯頓原則》,明確提出從整體性角度出發的保護原則。[5] 動態的歷史街區保護應看作是眾多作者的智慧結晶,他們開始創造于遠古,同時這個創作的過程一直延續到今天。真正的歷史保護,不是強調周恩來或是吳承恩故居這種著名文化景點,也不是一定要追溯到明或清等具體的歷史時間點,最重要的是要珍惜空間中綿長而豐富的歷史遺韻,并切實保護好舊城居民有文化價值的日常生活。
(二)保護街區歷史風貌真實性原則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還認識到,在某些類型的歷史街區中,例如對文化景觀、整體特色和傳統的保護中,諸如圖案、形式和精神價值等因素,可能比物理特征更為重要,首先要確定環境保護的優先順序。
所謂保護歷史街區的真實面貌并不是要進行一成不變的維修,也不是嚴格限制現代化元素出現在歷史街區中,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維護,既關注建筑物本身的保護,也關注居民生活的客觀需求。[6]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街區永葆活力,雖然上海的石庫門里弄被嘲諷為表皮式的“美式玩笑”,但其通過內部空間的改造使得歷史街區獲得新生也算是寓保護于開發之中。
(三)小規模漸進與公眾參與原則
一些歷史街區碰到了激進模式的整改,大拆大建,對外宣稱華麗轉身實則是老街被改造得面目全非,這會導致原住民徹底流失,建筑景觀全國千篇一律,舊城文化也就是大運河文化無跡可尋。
河下古鎮地區應該采用小規模漸進與公眾參與原則,并不是拆舊建新的改造模式,而是通過簡單的粉刷、簡易別致的裝修,改變房屋內部格局,臨街的一層空間可以考慮拓展為新的小型鋪面與經營場地,不臨街的區域還是可以保持原有形態。
歷史街區的原住民也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讓公眾參與改造才能了解并滿足居民生活的客觀要求。若能增加經營場地,則能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實實在在地提高原住民的收益,也給很多來老街的經營者帶來諸多實惠和機會。而這反過來又激發了他們主動保護街區、為街區尋求特色的動力。
改善物質空間環境、規劃整飭街區風貌、提振經濟固然重要,然而促進社會的廣泛參與、提倡空間的公平正義、延續城市的歷史文化脈絡則是更為迫切的生態問題。應該尋求自下而上的自組織模式,推動其各方面合力發展,才更有利于維持構建體系內復雜的平衡關系,逐步滿足街區更新活化的內在需求。
在河下古鎮部分改造過程中,可以嘗試在街巷的交匯處開辟小型的公共空間,收放自如以增強街巷空間的節奏感,同時為原住民提供廣場舞或其他文娛活動的場地??梢允褂靡恍┆毺氐男∑坊蚓G地空間與傳統建筑元素相呼應以保持古街的既有特色。同時也建議適當地降低居住密度,為居民提供優質的戶外活動場所以滿足居民的客觀需求。
本文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1049077X)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松儀 . 宣建華 . 居住性歷史街區再利用初探 [J] . 華中建筑 . 2005 . 23 (4) : 124-125
[2] 郭琳琳 . 城市改造中歷史街區公共藝術設施的設計與研究——以濟南歷史街區為例 [D] . 山東建筑大學 . 2007
[3] 林翔 . 居住性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的若干理論探討 [J] .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08. 6 (6) : 708-712
[4] 荀琦 . 交通樞紐與旅游需求影響下的河下古鎮改造 [J] . 山西建筑 . 2016. 42 (17) : 22-23
[5] 魏捷 .“城市復興”中的城市設計 [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2006
[6] 馮青 . 居住性歷史街區及其典型院落保護與更新研究——以西安碑林歷史街區為例 [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2006
]]>圖_Photo_Goldenpin
此基地關鍵地座落于洪福宮及其活動中心旁,是下福市民心靈與集會的場所。洪福宮的屋頂是臺灣傳統建筑中最有趣的元素之一,它通過故事和鮮明的色彩展現充滿臺灣文化的象征,下福活動中心不僅是轉譯這些豐富的臺式建筑語錄,更是將其成為民眾體驗的一部分。
該設計獲得2017年度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設計者:IMO建筑暨設計事務所
時間:2017 www.goldenpin.org.tw
]]>圖_Photo_Goldenpin
此作品是為了蘇打綠樂團2015“故事未了”演唱會所作的一系列演唱會視覺動畫。開場以蘇打綠《故事》中的自鳴鐘報時,加上廣為人知的樂團幕后小故事,溫馨揭開演唱會的序幕。
該設計獲得2017年度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設計者:陳奕仁(導演)/陳威廷(視覺特效總監)/仙草影像全體工作人員
時間:2017 www.goldenpin.org.tw
]]>圖_Photo_Goldenpin
MR1s db極輕量化公路車,采用全新碟剎系統,更好的剎車手感和制動力,并擺脫燒匡的問題。新一體車手把AERO1,完美整合電子變速走線系統、功率碼表及運動攝影機,漸層噴涂水標,呈現簡約大方的運動時尚。
該設計獲得2017年度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設計者:復邦實業有限公司
時間:2017 www.goldenpin.org.tw
]]>